一、環境概述

      十全國民小學創建於民國 52 年,創建當時,學校四周皆是稻田, 雖然校舍面積僅約有 2.17 公頃,但位於高雄市第一個都市計畫區內, 學生人數眾多,部分年級必須分成兩段制上學,當時曾是全國學生人數 第二多的小學。

      十全國民小學學區內於高雄市早期開發的社區,由於位置優越,三 民區兩大舊聚落-「三塊厝」與「新大港」之間,東以高雄世運大道-博 愛路、西以中華路、北依愛河同盟段、南邊緊臨高雄台鐵鐵道為界,屬 於南、北高雄的必經要道,為高雄交通的樞紐,商業活動頻繁,並鄰近 三民區行政中心,相當便利,附近還有三民睦鄰公園、三民一號公園、 三民公園等綠地生態空間,高雄醫學大學醫學中心、大賣場及電影院, 高雄車站…等公共設施充足,距離捷運紅線 R12 後驛站約 500 公尺、步 行約 7 分鐘,與 R11 高雄車站距離約為 1 公里,交通更為便利,生活機 能完善,塑造出優質的鄰里住宅區。

      十全國民小學校園內及周邊有非常豐富的生態。將尺度放大來看, 十全國小北邊有長達 6.6 公里、面積 18.4 公頃帶狀的「三民親子公園」, 位於同盟路和愛河同盟段之間,與光之塔、愛河藍帶連結,公園裡植物 扶疏,在愛河畔還有自行車專用道;西北側的「三民睦鄰公園」面積 5.7 公頃,位於同盟路、自立路及同協路之間,與「三民親子公園」隔著同 盟路對望,公園內有高雄客家文物館;學校東側還有三民公園、鄰里公 園、南側還有精華里社區公園。

二、人文歷史背景

      先民遷居臺地,當選定拓殖的生活中心之後,乃逐次擴大農耕的 面積。隨著日積月累的漫長歲月,子孫繁衍,在拓墾地亦陸續形成新的 聚落。明末,王、蔡、鄭三姓義民隨鄭成功渡臺,墾耕於今三民區鳳北、 興德、千北、建東、德北、豐裕等里一帶,且在墾殖中心地帶各搭茅屋 一座,共三幢,是三民區最早的聚落,遂以「三塊厝」稱之。此區清代 屬鳳山縣轄大竹里之一部分,日治時期置三塊厝區會;臺灣光復後,取 建設「三民」主義模範區之義,而改稱今名,區公所設於三塊厝,故稱 為三民區。全區地勢平坦,形如臥虎。

      三民區是本市的陸上大門,且台灣汽車公司,高雄客運、市內公共 汽車,都設總站於此。每天從火車、汽車裡,吞吐了幾十萬的旅客。民 國 26 年興建的高雄新火車站,即今高雄火車站的前咅,前站直至民國 30 年 6 月 22 日才正式竣工啟用,遂稱為「前驛」;今高雄後火車站是 民國 61 年 10 月 31 日落成的,俗稱為「後驛」。從火車站向南眺望, 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人潮,可見本區地位的重要性。